龙岩市推进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龙岩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市民张女士是位高血压患者,最近血压控制情况一直不好,便找到距离住处不远的社区医院就医。恰逢市区某大医院的专家坐诊,该专家很快就帮张女士把脉问诊配好药。张女士开心地说:“看病不必扎堆挤大医院了,家门口也能享受大医院的专家服务,方便又实惠!”
近年来,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从无到有,从服务网络不完善到逐步完善,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7月28日-29日,记者采访获悉,“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模式如今已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而在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背后,则离不开市人大常委会的持续跟踪监督。
持续监督推动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百姓家门口的医院,社区医务人员是群众身边的大夫,如何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办好社区居民家门口的医院,是社区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
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热点问题的解决,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早在2013年就对龙岩中心城区医疗卫生基本建设、管理工作、队伍建设等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2014年8月份,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题调研组,对我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健全,医疗服务承载能力薄弱;机制不活、队伍不稳,医疗服务缺乏保障;投入不足、发展受限,医疗服务无法满足需求等问题,调研组提出要用好政策,着力提升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政策引领、规范管理,确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益性;完善机制、加大投入,协力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健康发展等意见建议。
2015年5月,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龙岩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汇报》,提出相关审议意见。市、新罗区政府针对审议意见,研究出台社区卫生经费保障机制、组建社区卫生服务“医联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多项措施,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就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并在7月22日召开的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对市政府《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为基本满意。
四年关注成效初显
在市人大常委会持续跟踪监督下,市卫计委和新罗区政府扎实推进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中心城区现有实际运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8家,分别为中城、东城、西城、南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由乡镇卫生院规划转型的西陂、曹溪、红坊、东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用地和龙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建设用地均已确定,目前后续工作有序进行中。
市政府把“提升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列入2016年为民办实事工作项目,统筹安排300万元建设资金。市、新罗区财政建立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
2016年1月,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龙岩人民医院、新罗区妇幼保健院分别与中城、东城、西城、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医疗联合体,实行紧密型一体化管理。目前,各领办医院已安排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高级职称专家到社区就诊,从单纯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转变为全面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让社区居民享有更多获得感。截至6月底,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业务量同比增长123.22%,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在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认为,基本满意既是对过去市、新罗区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关于该项工作所做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工作提升的鞭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离高质量服务水平和“15分钟服务圈”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当前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够健全、资金缺口比较大、基层卫计人员比较匮乏、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宣传不够到位等问题。”对此,市人大常委会建议,今后一段时间内,市、新罗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继续深入分析研究中心城区医疗事业发展现状,在加大宣传、科学引导群众就医观念,完善规划、健全社区服务网络,统一标准、扎实推进规范化建设,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培养人才、加强队伍建设,强化领导、形成齐抓共管格局等方面狠下功夫,扎实推进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真正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成居民家门口的医院。(记者 石芳 通讯员 兰欣英)
龙岩翻译公司推荐阅读